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bitget

Bitget交易所

Bitget交易所是全球前4大交易所之一、打新活动多、领空投到手软,新用户注册即可领取BGB空投

点击注册 进入官网

三凤故里”万荣薛吉村今昔

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三凤故里”门匾

位于峨嵋岭台地西北方向的运城万荣县薛吉村,是一个有着一千六百多年厚重凤堂历史的名镇,其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源远流长。

三凤故里

薛吉村,又名街里(方言叫gai里)。隋末唐初,该村薛门因出了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位文人而被称为“河东三凤”,当时曾名为“三凤镇”,后因薛收的孙子薛稷书画名扬天下,改名薛稷镇。这个历史上曾声名显赫、威震一方的河东古镇隶属荣河县管辖,直到1954年8月15日,荣河、万泉两县合并后,人们才把薛稷镇简写为薛吉村。

唐朝初年,古汾阴薛稷镇薛家是河东四大名门望族之脉。“凤”在古代传说中为百鸟之王,雄性叫“凤”,雌性叫“凰”,古人常用此来象征祥瑞或比喻杰出人物。

“河东三凤”中,薛收名望最大,德音和元敬次之。另据《旧唐书》记载: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县人,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子也。

薛吉村东瞻孤峰山,西眺黄河滩,在古代曾经是南北交通大枢纽,往南可通往蒲州、临晋、猗氏、盐湖、荣河等地,往北是通往河津、稷山、绛州府等必经之地。村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巷,四道大门。村南北大巷尾各有车马大店一座,供南来北往的客商、农户等车马人员栖息之用。其中,北大门上方有一木牌匾,上面篆刻着“古三凤”三个楷书大字,历朝历代文武官员途经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三叩九拜,以示崇敬。

村里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小北巷薛家门口上方楷书“三凤故里”四个大字,以及薛家祖氏堂内薛氏祖宗布神图案,上面有八排男女人物肖像,其中就有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及薛稷等历史名人。

20世纪50年代后期,村北大门50米开外有一座建筑宏伟的碑亭,砖木结构,古朴典雅,四角翘檐,巧夺天工,小巧玲珑。亭内存放有三座大碑,均有文字记载。70年代人们在府村西北岭上平田整地时,又从薛氏祖茔中发现若干石碑,从其翔实的文字记载中可以进一步考证,这里是三凤故里古汾阴县薛稷村无疑……

古镇新韵

现在的薛吉村隶属光华乡,207国道、浩吉铁路自北向南沿村西穿过,全村占地2平方公里,一千一百户近5000余人。全村薛、张两大姓氏为主要人口占80%,另外居住有李、王、赵、陈、丁、郭、铁、冷、程、卫、吴、曹等姓氏多达27个,民风淳朴,亲如一家。

展开全文

薛吉村古代有武将郭武栋率兵进川平息叛乱而立下赫赫战功,现在村北巷尾有纪念碑为证。村中有为国捐躯的五位抗日英雄烈士,其中以赵振邦烈士为主要领导,发展抗日组织,荣河地下党在薛吉村赵振邦家开展活动,多名地下党员浴血奋战,血洒疆场,为党为人民求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每年清明节前,上千名师生少先队员,手捧鲜花前来缅怀英烈……

古镇古庙古会,薛吉村历史上供奉有关老爷庙、三官庙、娘娘庙等大小庙院10余座,每座庙院门口存放有石人、石马、石狮子等。每年正月十五晚,四社锣鼓红火热闹,有舞狮、烟火等声势浩大的千人上庙活动,热闹非凡。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是流传千年的古会日期,古会何朝兴起已无从考证,但万荣县和邻县河津、临猗等方圆百里妇幼皆知,古代立会是有讲究的,一般是根据农时季节而设立的。比如每年四月初八,邻近的杨蓬村有个杈把扫帚会,因每年夏收前人们要钉镰、买木锨等,所以叫杈把扫帚会。薛吉六月二十八古会也叫瓜果会,因此时正是瓜果梨桃成熟交易时期。

每年古会要唱大戏,台上唱戏,三凤堂薛氏,台下摆羊肉热锅子,各路小吃商家云集,人山人海。方圆百姓旧时有步行的、套马车的一溜一行前来逛会,现在骑电摩、三轮车、小轿车等前来逛古会。品小吃、唱大戏、煞是热闹非凡。有道是古镇因古会而闻名,古会因古镇而繁荣。

薛吉村四大巷、村中十字路口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店琳琅满目,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每天早上蔬菜早市,供应着全村及邻村乔村、小樊村、丁村等村民生活之必需。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勤劳、朴实、淳厚、善良,脑筋活泛肯吃苦。

历史的车轮浩浩向前,薛吉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农、工、商、贸齐驱并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突飞猛进!一个人文和谐,灿烂辉煌的文化新村正在崛起。(2022-06-29 09:15 :运城晚报 文字:郭学民 编辑:褚慧灵审核:马 燕 )

飘逝家谱的三凤——三凤故里走笔

飘逝的三凤

——三凤故里走笔

野火

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不知何故,三凤故里对我来说,总有一种向往,因为我是薛氏的后裔,又仅仅距离我的老家只有二三十里路,按说早该造访,但是偏偏就又一直不得成行,我没有办法考证先祖到底是谁,设若真的和三凤有缘,那这里可真是自己的家,那酒不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三十次、三百次也是有的了。

直到这一天,为了陪同黑龙江来的客人,在薛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带领下,才匆匆忙忙的走进了三凤故里。

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三凤故里呵!空气中似乎依旧嗅得到隋的诗情、唐的书香?

斑驳的土墙,孤寂的门楼,萧杀的巷陌,莫不是薛稷的圣手妙笔绘就的图画?抑或是用薛道衡的诗句层层砌起,垒成这道风景,傲然挺立,风催不垮,水淹不没,火烧不毁,不离不弃,携着隋唐的雄风倔强的矗立了多少个岁岁年年。

风雨剥蚀,消失的是雕梁画栋,留下的是岁月沧桑;变化的是天地轮回,不朽的是千年荣光。河东薛氏与永济柳氏、闻喜裴氏并为河东三大望族,历史上群英荟萃,特别是隋唐时期更是鼎盛一时,诗人薛道衡、唐初四大书法家、宋体字的鼻祖薛稷、更有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以才华闻名于世,称为河东三凤。在遥远的封建年代,攀龙附凤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龙不要说了,单就“凤”来说,本身就是比较稀缺的,所谓凤毛麟角,可见,这叔侄三人被称为“三凤”是多么难得,多么让人引以为豪。

三凤故里的门楼不仅小的可怜,而且实在破败的让人心酸,这与三凤等人辉煌才恒久相比,委实难以令人接受。随行客串导游的薛校长不无遗憾的说,听村上年纪较大的老人说,本来村口还有一座巍峨的牌楼,上面写着“古三凤”的字样,可惜日本人来的时候给毁了。我虽然也觉得可惜,但并不是非常在意,唐太宗李世民是万荣薛氏的外甥,唐朝六个皇帝有11个女儿,薛家就10个驸马,还不要说当朝为官的,更是不可胜数。算得上是响当当的豪门吧?较之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那些坐贾行商之人如何?故里应该是高楼林立,但是,我们在这儿看不到想看的,薛校长说,薛家人最大的问题是比较执拗、倔强,比如薛道衡,诗文成就很高,“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诗句影响一时,隋炀帝请他写一篇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文章,他居然费尽心思的为先皇高唱赞歌,只字不提隋炀帝,最终身首异处。这样不懂得阿谀奉承的人怕是做官也是穷官,怎么谈得上修建自己的府邸和故居?

从三凤故里出来,万里无云,阳光毒辣辣的,让人感觉到燥热。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村里出了一门薛氏家族,与帝国共兴衰,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纠葛,从隋唐一路走来,走出了数十位高官、名流,煊赫达数百年之久。隋唐的中天丽日照亮了他们建功立业的舞台,炙热的空气烘托出他们奋斗的辉煌。然而,现在这一切都被雨打风吹去,只有这座门楼颤颤巍巍,只有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告别三凤故里,似乎没有什么记忆值得珍藏,然而,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史实传纪、逸事奇闻、雪泥鸿爪却不时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回头凝望,三凤故里仅存的这座门楼孤零零的守在巷子里。这样一座衰败的门楼,明天是否还能承载起这一段曾经厚重的历史凤堂?

飘逝家谱的三凤——三凤故里走笔

“三凤谁的故里门楼”对联欣赏

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华夏五千年河东宗谱望族鸣三凤

环球八万里汾阴宝地耸一薛

河东堂薛三凤(正面)

享誉千年先祖功德垂典范

遗泽百世后裔事业振家邦

源远流长府(背后)

董一行歌颂薛氏名人

对联欣赏

(1)薛道衡苏州:

河东才人诗接清境芳香远

关西孔子世擅文宗令名归

道衡:字玄卿,初士北齐,入隋,文帝尤器之,久当枢要。少有才名,诗才不同凡响,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凤堂“昔昔盐”“豫章行”为其代表作。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每苏州有所做,南人无不吟诵。

(2)薛收:

文韬武略雄才炳盛代

义胆忠肝英魂来历伴昭陵

薛收:河东三凤之长雏,隋开皇12年(592)生,自幼专精好学,12隋能文,洁志不士隋,收协世民义举,奠定大唐创业之基先后授秦王主簿,天策府记室参军,封爵汾阴县男,文学馆学士,终年33岁,陪葬昭陵。

经天纬地大唐奠基祖

文韬武略太宗股肱臣

(3)薛德音:

儒雅风流百卷诗文赢世赞

信实公允一部魏史受皇封

薛德音:河东三凤之鸑鷟,隋礼部侍郎薛道实之子,自小专精好学,才智过人,善于写作,文才出名,出仕于隋,协助魏澹编写“魏史”,升迁为著作郎,隋末为黄门侍郎。著作有“诗集”“诗林集”“笑苑”等,被誉为文坛之秀。

(4)薛元敬;

识见不凡氏才情标学士

文笔飞彩光华映朝班

薛元敬:河东三凤之鹓雏,幼怀贞敏,饱学经史,坚持著述,笔耕不辍,被选录为文学馆十八学士,三凤堂薛氏家族来历,被唐太宗赏识器重,被招为天策府参军,号为“称职”。

(5)薛元超:

策围谋朝参两宫佐王称良弼

服冕乘轩历三台为宦得殊荣

薛元超:三凤薛收之子,九岁袭爵汾阴男,好学善属文,累授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薛氏宗谱何为三凤堂,后任为中书会(宰相),高宗颇为倚重,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曾谓超曰:“常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有文集四十卷,六二岁病逝后,加金紫光禄大夫,赠光禄大夫,陪葬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

(6)薛稷:

爵显名昭三凤里

性灵书称四大家

师承虞褚为宗谱书堪入圣

技比张三凤曹画鹤可称神

【注】虞:虞世南,唐代书法名家。褚:褚遂良,唐代书法名家。薛稷师承二家,锐意模学,穷年忘倦,最终学成,名动天下,寳泉“述书赋”中说:“(陆)东之效虞,疏薄不逮;(薛)少保学褚菁华却信”。曾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张:张僧繇,曹:曹石兴,名画家。

纤丽疏朗瘦金追鼻祖

风流超迈花鸟开先河家族

锐意模学书呈神韵宗谱瘦金薛稷镇追故居鼻祖

穷年忘倦画展仙姿花鸟开先河

薛稷:唐代著名书画家,曾祖薛道衡,祖父薛收,武则天朝进士,累迁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工书善画,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故里“唐初四大书家”。

歌颂薛氏家谱来历对联:

才颖朝堂河东鸣三凤

名昭梓里汾阴耸一薛

祖宗千年规模远

儿孙百代绍述长

碑亭联: 

才华苏州超著汾阴谁的一薛驰翰薛家三苑

功德卓越河东三凤鸣帝阙

薛荣凯歌颂薛氏先祖联

华夏五千年河东三凤著史册

环球八万里薛稷宝地出精英

文韬武略大唐太宗股肱臣

胜灵故居书画三凤故里仿宋鼻祖四大家

千年先祖功德垂福泽

百世儿孙秉承衍家声

薛稷镇小北巷建起了“三凤故里门楼”

薛稷镇小北巷今年清明节成立“三建筹备组”,准备恢复重建“三凤碑亭”,“三凤故里门楼”和“河东三凤纪念堂”,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准备,“三凤故里门楼”已于农历六月十二日破土动工,七月十二日胜利竣工,这个小门楼的建成,对于弘扬三凤文化精神,激发本族子孙进一步爱国、爱族、爱家,更好地奋发向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薛稷镇小北巷原来在这里就有一个门楼,上面书写“古三凤”三个大字,始建于何时无法考证。只听老人传言:小北巷居民原来是一个祠堂,都是“河东三凤”的后裔,门楼的存在对于保护全巷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起过很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进村,人们把门楼一关,立即疏散躲藏,日本人先是进不了巷,后来进了巷,却又找不见人,气的吹胡子瞪眼没有办法。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门楼被拆。从此,小北巷的人们走了下坡路,先是丢掉了家谱,后来祠堂被拆,人们失去了拜祖的场合,再后来,官坟被平,人们上坟只能找个大概的方位,化点纸钱,表示纪念,失去了往日的尊严状态,而一个往日以“财主巷”称誉的小北巷,今日却成了一个穷的每人100元的集资款都交不出来有名的穷巷。更有甚者,一些人已不知自己先祖对国家对人民的丰功伟绩,不知自己先祖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而享誉祖国四方,一些人不以不知家史为耻,反以为荣,更不准备去奋发努力,荣光耀祖,为国、为族、为家,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不孝子孙。

今日,我们重建这个门楼,就是要全巷子孙重温家族史,振奋创业志,弘扬我们薛氏家族“河东三凤堂”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好我们的子孙,为家族的振兴,为全村的繁荣和富裕作出贡献!

你是薛稷镇小北巷的女儿吗?

你是薛氏家族的子孙吗?

你是薛吉(稷)村的村民吗?

当你站在小北巷这个小门楼前,

你是一种家谱什么样的感觉?

你可能为自己是“河东三凤”的子孙而自豪!

你可能也为自己是薛稷的后代而荣光!

你可能更想为自己家族氏的繁荣兴旺做点什么而心动!

不要忘记,你是薛氏家族的好儿孙!

你是薛吉(稷何为)村的何为好村民!

在这小门楼的热建之时,

我们小北巷薛氏“三建筹备组”衷心的薛氏希望你,

伸出宗亲的热情之手,

奉献自己的爱族、爱村之爱心,

少抽一盒烟,节省一顿饭,

捐出一元、百元不为少,

捐上千元、万元不为多!

为了家族的故里繁荣振兴,

为了子孙的幸福安康,

尽力所为,奉献一点!

我们将把你的爱心所为记入家谱,

永世铭记,千秋颂扬!

二00九年农历八月十五

薛氏"三凤堂",家谱排行:

永、继、应、绍;宗、正、乔、顺;

庆、麟、羡、凤;玉、树、柏、堂,三凤堂薛氏家谱。

薛氏“三凤堂”补遗

《“三凤堂”与薛氏来历》一文在家乡常州晚报上发表后,常州同姓、别姓,电话纷纷,每天应接不暇,笔者被浓浓的血缘亲情所包裹着,不觉潸然泪下。

古人姓氏或取诸爵位,或取诸水土,或取诸邦邑。笔者据有关资料补遗如下:一、薛姓相传黄帝小儿子禹阳的12世孙奚仲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遂建立薛国。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64世,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公子登到楚国做官,以国为姓。对此《世本,氏姓篇》简述为:薛,任姓。二、薛氏除出自任姓者外,还有出自田姓,据《吴录》载,田姓薛氏是孟尝君后裔。三、西晋末年出现永嘉之乱,河东人薛推随大批中原士族南渡迁至江南,传至薛贺。自南宋开始,福建薛氏又衍出广东海阳、五华、兴宁、梅州等支派。从清康熙时始薛家三,闽、奥薛氏陆续迁入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四、据清宣统元年(1909)薛祯祥等纂修《毗陵西蠡薛氏宗谱》(活字本,28卷)载称:一世祖抗,宋室南迁之际由河东太行迁毗陵湖西黄土岸大巷里……又民国三十年(1941)《五牧薛氏宗谱》(薛德章纂修,木活30卷)载,一世祖抗,宋室南渡,自中原南迁毗陵,卜居湖西黄土岸大巷里……又宜兴民国七年(1918)《白塔薛氏宗谱》(薛瑞潮纂修,三凤堂木活字本8卷)载,一世祖抗,南宋初,居武进,越十世,于元未明初复由武进迁宜兴白塔。依据以上记载,常州城里薛氏均源于一世祖抗,至于百塔薛氏,祥门薛氏等均是同祖分支而已。

薛家历代宗祖繁衍生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如隋末,薛举父子在兰州称帝,为唐所灭。初唐名将薛仁贵文武双全,他儿子薛纳在玄宗时曾任过宰相。还有高宗时宰相薛振(字元超)和擅长指挥作战的敦煌薛家将——薛万述、薛万淑、薛万均、薛万彻、薛万备5兄弟战功赫赫,其父也是隋代名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嫁给河东人薛绍。可见唐王朝对薛氏家族的重视。薛氏在文学上也颇多造诣,有隋朝大诗人薛道衡,唐代女诗人薛滔、薛据,文学家薛用弱。唐代以后薛家大有人才,如北宋有史学家薛居正,书法家薛绍彭。南宋有金石家、文学家薛尚功,大学者薛季宣。明代有开创“河南学派”的薛瑄,医学家薛立斋,散曲家薛论道。清代则有医学家薛雪、象棋国手薛丙,刑部尚书、法学家薛允升,清末有政论家、外交家薛福成等。

我祖父薛金海,早年迁于常州豆市河。据常州薛姓子孙薛峰介绍:其祖上也曾居住在豆市河,其高祖父锦元居于常州西门外西仓街石皮场,是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的外祖父,曾在米市河开过“薛天兴皮行”。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1894年就出生在其外祖父家,幼名张泰来是外祖父根据《易经》中“否极泰来”之意取名(后改名为张太雷),与我家是有渊源的。

薛氏凤堂家族 “河东三凤三凤

薛氏家族

薛氏在我国河东历史上是一大望族,与闻喜裴氏、永济柳氏并称为河东三大姓。特别是到了隋唐之世,薛氏家族发展到了全盛时期。自晋至唐盛二百余年,薛氏西支——也就是“河东三凤”这一支其家族的人物府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冠盖不绝,名声显赫,业绩卓著。唐太宗李世民是薛家的外甥,唐朝六个皇帝有11个女儿,薛家就10个驸马(西枝9个,北枝1个),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在历史上,象“三凤”立传与载列事迹者就有八十多人。

河东三凤” “河东三凤”是指隋末唐初时期我们薛稷村,薛氏家族的三位名人——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

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凤”在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羽毛丰美,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或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把“龙”和“凤”常作为特殊人物的象征。隋末唐初时期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他们都以才华闻名于世,而被誉称为“河东三凤”。

唐朝初年,汾阴(今万荣)县薛稷镇薛家一门,曾出现过不少文人学士,“河东三凤”就是当时薛家门上的三面旗帜。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人之间是叔侄关系,收和德音是伯叔兄弟,元敬是收和德音的堂侄。他们三人文武双全,博学多才,都以才华闻名于世,当时,薛收最有名望,世称为长離,德音为鸑鷟(yue zhuo)元敬以年最小为鵷雏(yuanchu),故称“河东三凤”,被载入史册,世代称誉。明邵璨《香囊记·琼林》赞成:“奋力夸荀氏八龙,览德羡河东三凤”。《荣河县志》载:“明弘治五年(1492)知县高腾为怀念‘三凤’,曾在县城后土庙东边创建了一所‘三凤书院’,广招社会上的有志青年,专门培养人才。清光绪初年屡遭水患,河水猛涨,书院沦于河内被毁。” 薛 收

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薛 收 字伯褒(592—624),隋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子,生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年)。自小专精好学,年十二岁能文。是王通的入门弟子,自幼接受了王通“以民为天”的理想政治教育。长大成人后,正值隋末社会动乱,以父被隋炀帝所害,洁志不仕。大业末(617年)义军遍起,遁于首阳山。蒲州通守尧君素遣人迎薛收母王氏入城,薛收无奈还,被禁锢。后尧君素将迎王世充,薛收窬城归唐。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李世民,即日召见,问以经略,薛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秦王非常赏识,授予秦府主薄。东都平,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封爵汾阴县男,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当时与房玄龄、杜如晦特蒙殊礼,受心腹之寄。唐武德七年(624年)卒,终年三十三岁。李世民登极后,曾给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又敕有司特赐其家粟帛。唐贞观七年(633年)赠定州刺史,唐永徽六年(655年)再赠太常卿,陪葬昭陵。(昭陵为唐太宗的陵墓,位于今陕西醴泉县东北二十二公里半的九峻山,在西安市西北七十公里处)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薛德音 薛德音 隋礼部侍郎薛道实从子(薛道实是薛收父薛道衡的从弟)。自小专精好学,才智过人,以文才名于世。初仕隋,为游骑尉,后帮助魏澹编修《魏史》。书成迁为著作佐郎。隋末,越王侗称制东都,王世充僭号,薛德音为黄门侍郎。当时的一切文书及军书羽檄,都为他所撰。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征讨王世充,薛德音降,但以罪伏诛。

薛元敬

薛元敬 隋选部侍郎薛迈之子(薛迈父薛温是薛收和薛德音父亲薛道衡、薛道实的哥哥)。唐武德年间,为秘书郎,三凤堂薛府。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武德四年(621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为十八学士之一,直接参于朝政。杜如晦尝云:“小记室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唐太宗入东宫,薛元敬为太子舍人。时军国之务总于东宫,薛元敬专掌文翰,号为称职。【注释】

(1)河东:指今山西,地处黄河以东而得名。秦设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陕西东北部。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2)内史侍郎:官名。隋初由中书侍郎改置。炀帝改为史侍郎。唐初仍称内史侍郎。武德三年(620)复称中书侍郎,为中书令的副职,正四品。

(3)王通:号文中子(584——618)。隋龙门人(今山西万荣通化镇)。字仲淹。仁寿三凤故里间(601——604)西游长安,曾向隋文帝献治国安邦十二策,未被采用。后来设教河汾,讲学终生。为隋末历史转折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说》。弟子多为隋唐将相名臣,如房玄令、魏征、李靖、杜如晦、薛收等,时称“河汾门下”。他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而以儒家为基点,对唐代政治影响很大。

(4)首阳山:在蒲坂,华山以北,河曲之中。伯夷、叔齐曾隐于此。

(5)中书令:官名。汉武帝用宦者掌管文书,称中书谒者,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成帝改为中书谒者令。东汉不置。曹操为魏王,置秘书为中书,置中书令、中书监,同掌家族机密。晋沿设。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为最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任职。北周内史中大夫即是此官。隋废监存令,改称内史令。炀帝时一度改内书令。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高宗曾改为右相。武则天曾改为内史。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唐中书令为三省长官,实同宰相,正三品,大历中升至正二品。然唐初即常以他官用‘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义为宰相。肃宗后,渐以中书令为大将荣衔,并不预政事。宋中书令班在太师之上,只为亲王,使相氏的兼官,无职事。元中书令官高权重,常以皇太子兼职。明废。

(6)昭陵:唐太宗墓称昭陵,在陕西醴泉东北五十里九峻山。

(7)黄门氏府侍郎:官名。职掌侍从皇帝,传达诏书,四品。

(8)太子舍人:官名。职掌行令书、表启、机要来历、宿卫。正六品。

薛来历 族 象谁的 徵

《河东三凤》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薛氏家族的骄傲。所有薛氏胞裔,对一千三百年来薛氏家族涌现的“三凤”,都引以为光荣和自豪,衷心的敬仰和爱戴。他们是薛氏家族的优秀代表,是薛氏胞裔的崇高典范,自发地不约而同的把“三凤”做为薛族的光辉象徵,以激励后人。故而薛氏家族宗枝,多以“三凤”为其堂号;在世界薛·司徒联谊大会上,又以“三凤”代表全世界所有薛氏。主旨在于弘扬“三凤”精神,以“三凤”为榜样,发展教育,提高文化。因之,“耕读传家”已成为薛氏家族优良的传世家风。在“三凤”的陶冶教育下,薛氏家族培养造就了难以数计的杰出人才,为族为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凤”故里

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

《旧唐书·薛收传》载:“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薛道衡子也。”《隋书·薛道衡传》载:“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上述两个史书证实:“河东三凤”薛收和族兄德音及侄元敬均是汉祀圣地(1)——汾阴人。也就是现在的万荣人。万荣在东周时,为晋魏汾阴邑地望,自汉代起至公元722年前后九百余年叫汾阴县。《史记·河渠书》载:“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史记·封禅书》载:“夏六月汾阴得鼎(2),以礼迎鼎至长安。”《前汉书·武帝记》载:“元鼎元年(116)五月赦天下,大酺(pu),五日得鼎汾水上。元鼎四年(前113)冬十月,武帝自夏阳幸汾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shui)上。(应劭曰:因得宝鼎,故而改元。)”《旧唐书·地理志》载:“汾阴县隋属泰州,贞观十七年(643)废州来属,开元十一年(723)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新唐书·地理志》载:“宝鼎本汾阴,隋义宁元年(617)以汾阴、龙门置汾阴郡。唐武 德元年(618)曰泰州。州废来属。开元十年(722)获宝鼎更名。”《荣河县志·民国版》载:“开元十年(722)修后土祠,掘地得铜鼎二,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皆青色。以得宝鼎之祥,故改汾阴县为宝鼎县,属河中府。五代仍沿其旧,未作变更。”据考证县志与正史在时间上稍有出入,应以正史为准。汉唐在相隔839年之间,前后两次在汾阴获宝鼎,震动朝野,以得宝鼎之祥,武帝把年号元狩改为元鼎:玄宗改汾阴县为宝鼎。《荣河县志·民国版》载:“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荣光溢河,体气四塞,光为五色,人称祥瑞,遂该宝鼎县为荣河县。”置庆成军,属陕西路,后废,又归河中府,属河东南路。金贞佑三年(1215)升为荣河州治,属河中府,由河东山西道政廉访司管。明仍为荣河县,属平阳府蒲州,归山西布政司管。清初仍未变更。雍正元年(1723)升蒲州为府,县仍归蒲州府。民国废府和州,荣河县属荣河道。民国初因黄河东侵,县城屡遭水患,九年(1920)迁县于冯村,十年(1921)修筑,十一年(1922)告竣,称荣河新城。原荣河县城(即原宝鼎县城)改为宝鼎镇,后又改为宝鼎乡,仍属荣河县管辖。1947年荣河县城被解放后,仍为荣河县。1950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荣河县与万泉县合并称为万荣县,县城迁址解店镇即现在的万荣县城。历史地理沿革可见,“三凤”即今万荣县人。

“三凤”故里在万荣,而他们在那一个村,出生在什么地方呢?根据《万荣小史》载:“唐朝初年谁的,本县薛稷镇薛家一门,曾出现了不少文人学士,‘河东三凤’就是当时薛家门上的三面旌旗。”“三凤”是薛稷镇人,经考证,从以下五种文物史料及传说可以佐证。

一、薛稷镇小北巷现存的一个砖门楼,上边刻有“三凤故里”字样。小北巷通往大北巷的走道口建有一个宽不到三米,高近四米的“砖门楼”,砖门楼上边雕刻着“三凤故里”四个大字。这个砖门楼墙是用砖砌的,字是阳刻的,看起来虽然朴素,但历史悠久。据传说它历经了许多个朝代的风风雨雨,至今还保存的比较完整。(详见前面的照片说明)

二、薛稷镇原有的北大门楼,上边雕刻着“古三凤”三个大字,原北大门楼是个古建筑,上面雕刻的“古三凤”三个大字,邻村六旬以上的老人都记忆犹新。但可惜没能保存到现在,于1958年被拆毁了。椐村老干部说,1958年大跃进时,薛稷镇归属裴庄公社管辖,由于裴庄是个新公社,房屋住所得由各大队(村)分摊新盖。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无奈,只好把北大门楼拆掉。在过去的时候,薛稷镇是个交通要道,地处蒲、解、绛三州道路交汇处。那时候的镇上设有商店、骡马大店,日每来往行人较多。特别是北大门楼上的“古三凤”三个大字,名播四方,地方官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或下桥对“古三凤”施礼,以表对古先贤的尊敬。

三、薛家保存着题有“三凤”名字的布“神单”。薛稷镇小北巷在六十年代前有一个薛氏五甲户祠堂,椐传说原名就是“三凤祠”。祠堂虽不大,占地一分多,房子盖的俭朴,但中堂却悬挂着一个很庄严的“神单”,全薛门奉祀着。每年的正月初一,薛家后代均要到祠堂烧香拜祖。以后因房屋破烂失修,于1960年被拆除。祠堂不在了,但“神单”至今还保存在薛门后裔家中。“神单”高二米七,宽一米九,上面彩画着八排男女肖像。上一排男一女二,男的标名是薛元敬(3)。第二排男二女二,左男标名是薛收,右男标名是薛德音。下面六排男女,各三十九人,均没有标名字。标名字的就是“三凤”三个人,均身穿蟒袍,腰系玉带,头戴官帽,看起来很端庄(详见前面的照片)。这个“神单”虽已破烂不堪但彩画的肖像和书写的名字均还可以看的清楚。老人传说,这个“神单”是一位名画家画的,具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究竟是什么朝代,何位名画家画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四、薛稷镇的“薛稷”与“三凤”薛收的孙子——薛稷是同名字。后来人们因薛稷的“稷”字笔画较繁,习惯以“嵇”或“吉”同音字代之,故过去的薛稷镇便成了现在的薛吉村。“三凤”薛收的孙子——薛稷是唐初名相魏征的外孙,官职比他爷爷薛收的官职大,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实同宰相。书法遒丽,知名天下,是唐四大书法家之一(4),兼画人物、仙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曾诗赞。据传说在唐朝以后,人们为纪念“三凤”和薛收的子孙薛稷,故把村名改为“薛稷镇”

五、很早以前,薛稷镇北大门东边五十米处建有一个很宏伟的碑亭。碑亭是薛氏后裔建的。碑亭三间,内有三座大碑和若干个小碑。可惜苏州在五十年代修建水库时被拆毁。

根据薛稷镇以上文物史料和传说可证:“三凤”是薛稷镇人,出生在薛稷镇(村)无疑。【注释】

(1)汉祀圣地汾阴——因旧邑在汾水南岸而得名。汉武帝时,曾在汾阴脽(shui)上有轩辕皇帝郊祀的地坛得宝鼎,改年号为“元鼎”元年。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十月间,带随员,卫队、嫔妃多人巡视河东,在此立“后土庙”(今山西万荣县宝鼎(井)乡庙前村)。后来汉武帝还曾亲临祀典过四次之多。从此汾阴的“后土庙”就成了历代帝王祭祀地神的庙宇。西汉的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时的光武帝先后来此祭祀11次。唐玄宗于开元十年(722)在此祭祀并再次获宝鼎,故改汾阴县为宝鼎县。以后还来此祭祀过两次。唐宋年间屡加扩建,均有碑记。明末清初,黄河水决,汾阴脽(shui)上地被淹,现在的“后土庙”是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的,其中文物甚多。汾阴古城,始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西的黄河中。古汾阴包括今万荣县及河津、稷山、临猗县一部分,至唐武得三年(620),始由汾阴分出万泉。

(2)汾阴得鼎:据《史记·封禅书》在:元鼎元年(前116)夏六月,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堂(音shui,即状如人的臀部之意)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音pou,破开之意)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鼎文镂无,款式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姦作。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隐约有黄云盖焉,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君宝鼎。

(3)薛元敬比薛收和德音小,为什么在“神单”上却排列在第一排,从“三凤故里”到“薛稷镇”,而薛收和德音排在第二排呢?这个问题经研究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按当时的官职大小排列:二是可能在书画时失误。

(4)唐初四大书画家:是指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和薛稷。

bitget

Bitget交易所

Bitget交易所是全球前4大交易所之一、打新活动多、领空投到手软,新用户注册即可领取BGB空投

点击注册 进入官网

Bitget官网

Bitget官网V

Bitget是全球化的数字资产衍生品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全球累计注册用户超90万,作为全球领先的衍生品交易平台之一,Bitget官网专业为用户提供Bitget交易所、Bitget交易平台以及Bitget交易app下载。

86452 文章数
0 评论数
40870497 浏览数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