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宁区城市管理局在东门路、南门农贸市场累计为79家临街商铺划定“一米线”850米,为商家合规外摆提供规范。该弹性措施一经推出,就获得不少商家点赞。
其实,今年2月底,昆明市城市管理局、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昆明市商务局、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的通知》。随后,在各地各相关部门联动下,昆明多地相继建设灯光夜市、临时商业外摆区,让昆明的烟火气越来越足。
自弹性措施出台一个多月以来,这些不断涌现的特色灯光夜市和越趋规范的商业外摆,点亮了昆明人的多彩生活。
客流量和营业额双提升 弹性管理惠及众多商家
春满四月天,在白天踏青出游之后,晚上到夜市走一走、逛一逛,成为昆明不少市民和来昆游客的休闲方式之一。
晚上8点,夜色降临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在盘龙区滨江俊园商业广场外的空地上,各色霓虹招牌被点亮,挂在熙悦夜市门口。走进夜市,人头攒动,烧烤、奶茶、冷饮等各色小吃一应俱全。很多摊位周边还按区域摆放了不同样式的桌椅,加上各区域不同主题灯光营造的氛围,成为附近居民遛弯、纳凉、聚会的好去处。
与其他大多数夜市不同的是,熙悦夜市中央设置了旋转木马、娃娃车等儿童游乐设施,一旁还有乐器爱好者自发前来表演,从中国传统乐器古筝,到西洋乐器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等,每晚的表演不重样。温柔的吟唱伴随着好友小聚的欢声笑语,让昆明的夜晚既温柔又有烟火气。
熙悦夜市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熙悦夜市共有56个摊位,自3月开始试运营,4月正式运营。根据周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夜市设置了不同的业态,保证从早上10点到次日凌晨2点都有不同业态营业。
熙悦夜市及夜市内的经营户是昆明出台“进一步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后的受益群体之一。
在昆明这个城市其他区域,早市夜市同步发展。很多夜市的烧烤摊摊主会在店内顾客坐不下时,在门口放置一些桌椅供客人选择。此外,每天早上,不少早点摊也可在一些区域安心出摊,为上班族提供多种口味的早点。
“允许商业外摆,增加了铺面待客量,让我每天可增加300多元收入。”西山区华昌路一家餐饮店店主李女士如是说。很多商户也反映,在弹性措施出台后,部分商业街区客流量提升了30%,一些商铺在进行商业外摆后营业额提升了10%—20%,有些餐馆的营业额甚至提升了50%以上。
弹性措施出台1个多月 已设外摆摊位1755处
根据2023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划定更多适宜区域发展‘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早市夜市等便民小微集市”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内容,以及昆明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市城市管理局主动联系对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等单位,经过1个多月调研、多轮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于今年2月底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的通知》。
展开全文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切实为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增加城市“烟火气”,促进经济持续回暖,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弹性措施主要包括规范临时性商业活动、适度允许商业外摆、鼓励打造星光夜市、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4方面内容;对临时性商业推广活动、市场主体商业临时外摆,引流客户的具体需求,繁荣夜市经济,对执法和网格监督的具体要求等,都出台具体弹性政策措施。
“其中,我们摒弃了地摊经济作为边缘经济等商业业态偏见,正视民生需求和消费习惯,最大限度上满足市场主体、人民群众‘既合乎情理又依法遵规’的生产、生活需求,比如根据市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增加了开辟更多适合发展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场地,创造更多、更灵活的消费和创业场景等内容。”该负责人表示,继昆明出台弹性措施后,杭州、南京、成都等地相继出台促进商业外摆等优化措施。截至目前,昆明已设置外摆摊位1755处、桌位3237个,主要集中在轻餐饮、零售业。
将细化措施并推动落实落地 “疏”“堵”结合规范管理
“自2020年以来,通过《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序推进引摊入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摸索,以及《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的通知》的补充完善,昆明引摊入市、夜间经济打造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已现成效,已形成五华区南强街、昆明老街,盘龙区联盟商业街、同德广场、滨江广场、和谐世纪广场,官渡区双桥夜市、官渡古镇,西山区万达广场、南亚风情第壹城,滇池度假区1903公园,呈贡区大学城仕林街、实力花千坊夜市等100多个引摊入市点和规模较大的夜市街区,设置各类摊位共4000余个,为1万余人提供就业创业岗位。”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在持续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高品质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城区主要道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减少,市容市貌得到有效管控和改善,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可。
下一步,昆明还将继续通过开展引摊入市、划区规范管理的“疏”“堵”结合方式,继续加强对各辖区的业务指导,细化各项措施并推动落实落地;继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在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同时,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