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清
记得第二次去北京是坐火车去的。当我随着人流走出站口,抬头望见毛主席题写的“北京站”三个字。这时北京站两侧的钟楼上传来了《东方红》的乐曲,随即传出了悠扬的报点声,我的耳边不由得回响起李双江老师的《北京颂歌》“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从那以后,每当我听到《北京颂歌》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北京站那悠扬的钟声。
迄今为止,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来到天安门广场,但是每次来北京,只要有机会都要到天安门广场看一看。每次来到天安门广场都会想起歌唱家李光曦演唱的《雄伟的天安门》。我曾观看过早晨的升旗,越来越熟悉的北京——《北京情结》节选,傍晚的降旗,曾在国庆节观看过隆重的升旗仪式。
我曾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下,仰望着纪念碑正面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仰望着纪念碑背面周总理题写的碑文,仔细观看纪念碑四周一组组形象逼真的巨型浮雕,深切缅怀那些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我曾几次怀着越来越沉痛的心情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含泪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
我曾参观了记载着中国文明北京发展史和革命史的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在两馆合并改为国家博物馆。
我曾参观过人民大会堂,亲眼看到了那电视上经常出现的万人大礼堂,具有不同风格的各个省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布中心,举办新年茶话会的宴会厅,在关山月创作的巨幅油画《江山如此多娇》前留影。
我曾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1949年开国大典讲话的地方,耳边仿佛听到节选了毛主席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站在天安门城楼,环视整个天安门广场,心里充满激动、幸福与自豪!
故宫我参观过好几次,宏大的建筑以及各式各样的古玩珍宝,无一不让我惊叹!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权倾朝野、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慈禧太后,身为太后竟三次垂帘,掌握朝政大权达半个世纪。有天晚上,在北京当兵的小青正好有时间,我俩曾围着故宫边走边聊,谈各自的工作,谈同学们的近况,讲各自的恋爱史。当我们来到故宫北侧,皎洁的圆月照在故宫的角楼上,照在护城河的水面上,那晚的故宫夜景很美,至今记忆犹新。
我曾游览过中山公园,在中山堂门前阅读北京情结中山堂简介时得知,1925年3月12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的灵柩曾停放在这里举行公祭,中山公园也因此得名。在这里
见到了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在中山公园我见到了最喜爱的正在盛开的郁金香。
我曾独自一人徒步中南海红墙外。当我来到中南海与北海之间的桥上,驻足向南眺望,只见中南海水面宽阔,岸边绿树成荫,只有几处房子依稀可见,心想什么时候能进去看看呢?直到八十年代中南海可以参观了,我终于走进了这一向往已久的圣地,参观了毛主席故居—丰泽园。
我曾几次游览过北海公园,记得有一次我熟悉带着女儿游北海,我们坐在游船上,仰望美丽的白塔,环视四周的绿树红墙,观赏水中悠然游动的鱼群,一边撩着湖水一边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曾两次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第一次是儿子上小学时我带他参观的,为他讲解着各种武器装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王海驾驶的079号米格15歼击机,曾在朝鲜战场上击落过9架敌机。2008年7月,我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军博,我们首先参观了为纪念汶川地震在这里举办的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一幅幅或触目惊心或感人至深的图片,令人震撼的故事,催人泪下,看完图片女儿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她的观后感。
展开全文
王府井大街我太熟悉了,可以说见证了自八十年代初以来王府井的巨大变化。记得第一次走进北京市百货大楼,就特意来到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师傅所在的糖果柜组前,亲身感受他们“一抓准、一口清、一团火”的热情服务,每次进百货大楼都会到糖果柜组买些糖果和茯苓夹饼、果脯等北京特产。有一年我和同事们来王府井时,特意在百货大楼广场张秉贵师傅的铜像前拍照留念。我曾在灯火明亮、热闹非凡的东安夜市品尝各地小吃。百货大楼对面的东安市场,不管以前的老东安还是现在的新东安买不买东西都会到里面转一转。每次经过中国照相馆都会在橱窗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橱窗内的照片。记得小青入伍后不久,随信给我寄来一张他在中国照相馆拍摄的身穿军装的半身照片,至今放在我的相册里,我也不止一次地想过有机会我也要在这里照一张标准照。我曾在亨得利钟表店修过手表,在北京老字号“内联升”买过鞋帽,在工美大厦欣赏质地不同、造型各异、做工精美的工艺品。
我也经常转前门大栅栏,记得第一次来到前门就到刘占英带领待业青年创办的前门大碗茶社品尝大碗茶,后来每当听到《前门情思大碗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前门,想起大碗茶社。为了唱准歌中的“儿化词”,我特意向地道的老北京请教。当我第一次走进瑞福祥看到琳琅满目的丝绸,设想等我上了年纪一定要在这里定制丝绸面料的中式服装。我经常到大栅栏同仁堂总店买药,每当想起电视剧《大宅门》,听到京剧名家赵葆秀主演的《风雨同仁堂》都会想起同仁堂,想起这一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我还曾在大栅栏的六必居买过比肉还贵的酱菜。
我在前门全聚德烤鸭店品尝过正宗的北京烤鸭,在崇文门便宜坊也品尝过烤鸭,味道与全聚德烤鸭店的烤鸭没什么不同。我曾在东来顺吃过涮羊肉,确实比我们在当地吃涮羊肉要讲究许多。我曾在国际饭店吃过一顿饭,这是我在北京去过的最豪华的饭店。我经常光顾的是位于阜成门立交桥东侧的护国寺小吃店。1993年底,我父亲在阜外医院住院近半年,一直是我和母亲在那里陪护。我们住在阜外医院附近的一家旅馆里,一天我的房间住进来一位中年男子,交流后得知他是北京人,现在在外地工作,这次是来北京出差,我们聊得很投机,他说他太想北京的豆汁儿了。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起来到护国寺小吃店,他要了一碗豆汁儿,我要了一碗豆浆,早就听说过外地人一般喝不了豆汁儿,所以我从来没喝过。他让我尝尝,我用调羹从他碗中舀了一勺喝了一口,我用了很大的勇气才把它咽下去,到现在我也形容不出豆汁儿到底是什么滋味儿,看到我的样子他哈哈大笑。望着他津津有味地喝着豆汁儿,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没有生在北京,是因为我天生喝不了豆汁儿!侯宝林大师的相声不是说过吗,看他是不是北京人就让他喝豆汁儿!
我曾到过皇帝祈天的天坛公园,看来历代皇帝都知晓在他们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外还有一位掌管天地的老天爷,因此每年到天坛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北京情结。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我至今印象深刻,将耳朵贴在墙壁上就能清晰地听到远处传来的回声,不得不佩服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很早以前我去过一次地坛,那时的地坛正像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描写的“那是一个废弃的古园”。我去时根本不收门票,参天的古树掩映着几座牌楼甚是荒凉。据说现在越来越的地坛公园已重新整修,也开始收门票了,有机会我一定再到那里看看。
我曾游览过景色秀丽的颐和园。颐和园是为了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不惜动用军费所建的,这座皇家园林聚集了全国各地著名的景点。慈禧太后最喜欢颐和园,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会住在这里。
我曾参观过圆明园,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想象着1860年英法联军和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哄抢文物,两度纵火焚烧,将这座价值连城的“万园之园”变成一片废墟的惨景。这片废墟永远提醒着人们:落后必受欺辱!
我曾来到卢沟桥畔。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打破了“卢沟晓月”的宁静,卢沟桥的炮声拉开了中国人民长达八年之久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的序幕!
我曾浏览过陶然亭。记得第一次来陶然亭时正是春末夏初,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用儿童车推着未满周岁的孩子,身后跟着不知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一家人边走边聊有说有笑,发自内心的羡慕他们能生活在北京。在高君宇、石评梅烈士墓前追思他们的革命历程和爱情故事。当我看到许多京剧票友坐在长廊上,有拉有唱,让我想起我的一个邻居阿姨,她是中学老师,自幼酷爱京剧,开始学唱梅派后转学程派。退休后她儿子把她接到北京,经常到离家很近的陶然亭公园唱戏。
我曾两次进过紫竹院公园,记得第一次在长廊上见到一个留着齐肩长发很清瘦的中年男子,正旁若无人地吹着长笛,从他的吹奏水平和他的气质一看就是位专业演员。当第二次来到紫竹院,看到一位留着短发的年轻女子正在指挥着一支业余合唱团进行排练,从她的指挥水平断定她是位专业指挥。
记得第二次来到北京就去了北京动物园,那里的动物几乎都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狮虎山、熊猫馆、水族馆以及各种鸟类至今熟悉印象深刻。我曾一次带着儿子、一次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动物园,让他们仔细观赏与认识各类珍稀动物。
我曾独自一人参观中国人民大学。和我父亲一个单位和我家住邻居的大叔早年就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海,后来又调回老家,因此我对中国人民大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走出北京大学,随即来到学霸云集的清华大学。在这里见到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的荷塘,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清华园,想起了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钱钟书、杨绛夫妇。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曾两次登上八达岭长城。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最高点烽火台北京时,特意将在此拍摄的照片塑封在纪念卡片上。第二次是和同事冒雨登八达岭长城,那个场景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曾来到十三陵,第一次走入节选定陵地宫,参观了万历皇帝的陵寝。
我曾爬过香山,登上了香山的最高峰——鬼见愁。当时是初秋,只有少数枫叶开始变红,想象着满山枫叶红遍香山时该是何等壮观!
2006年3月9日,我带着爱人和女儿以及爱人单位的女同事乘飞机去海南旅游,平生第一次来到北京首都机场,第一次坐客机,首都机场比我想象地要大的多。我小学校长的丈夫因工作需要早已调到天津机场,她们一家也搬到了天津。
亲朋好友都知道我对北京很熟,他们称我“北京路导”,他们去北京看病经常让我带着去,我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医导”。我去过北京医院、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积水谭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东直门医院,人民医院和电力医院。也曾多次到部队医院,在301总医院看过眼病,在305医院做过全面体检,在306医院陪邻居治过烫伤,在空军总医院中医正骨科治过颈椎、腰椎,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陪亲戚做过敏原检查。1993年底我父亲因心衰在阜外医院住院近半年,我们每天给他送饭,出院后一直在阜外医院拿药。1991年8月我发现患上了青光眼,双眼已视神经萎缩,经常到北京同仁医院复查,到现在一直用同仁医院专家开的眼药,需要到同仁医院附近的怡然堂药店去买。听说北医三院在研究干细胞植入治疗视神经萎缩,我找过相关专家,他们劝我耐心等待,我一直关心着研究进展,期待通过基因工程彻底治愈眼疾病人,使我们能重见光明。
从1982年10月第一次进京到今天,我几乎转遍了整个北京城,公交、地铁我都很熟,老的线路我可以提前报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都曾在那里坐过火车,几次乘飞机都是在北京首都机场,只是新建的大兴国际机场我还没去过。如今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亲友也越来越多。
李谷一老师演唱的《故乡是北京》我深有同感,我早已把北京当成了第二故乡,我只是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北京人”。
闻清,男,汉族,生于1964年10月2日,河北沧州人,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1991年因患青光眼视力逐年下降,现已近乎失明。他熟悉并深爱北京,在北京的许多经历令他至今难忘。他从小热爱艺术,尤爱音乐和京剧。
【往期】
北京北京——我最向往的地方
第一次进京——《北京情结》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