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老绥元呼和浩特市桥华店,面点师傅正在精心地包着烧麦,一扣一翻中,烧麦上笼,香味也顺着气流飘出来……
青城的早晨开始了。
青城人的烧麦情结,匠心里诞生的“老绥元”
内蒙古知名烧麦连锁品牌——老绥元烧麦。
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点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内蒙古名小吃专委会主任、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翠萍说,有了好食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注入匠心,才能成就好产品。重复是枯燥的,但千万次简单的重复,是走向极致的必经之路。
一群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虽然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但做起来确实不易。老绥元就是这样,他们只为一笼烧麦。发展至今,老绥元在全国8个城市开放有超过125家门店,约108种不同馅儿料烧麦,其中在呼和浩特地区就有50家以上的门店。在这笼烧麦的背后,我们见证了重复的力量。
青城人的一天,是从烧麦开始。烧麦又称烧卖、稍美(内蒙古写法,音shao mai)、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烧麦起源于元代初期,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的商途茶馆,李翠萍:青城人的一天,从烧麦开始。
展开全文
“解封后,我立刻就到烧麦店吃了二两烧麦,吃撑了也吃好了,居家期间最想念的人的就是这盘油香满满的羊肉大葱烧麦。”
一笼热腾腾的烧麦,配上壶砖茶,三五老友坐一起一上午就过去了……
外地人来到青城青城,如果不吃一顿美味烧麦的话,就像是去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令人人的遗憾。
春暖花开,在经受了疫情考验后,老绥元烧麦以“我只选好料”的核心品牌战略继续开门纳客。烧麦的生命力有多顽强?据不完全统计,呼和浩特地区近年来烧麦店的数量一直保持在2500家左右,这些烧麦店有的几个月就关门,有的坚持一年多时间熬完那点房租就转行其他行业了,有的走品牌化之路开得风生水起。但数量始终没有降下来,这与呼和浩特人对烧麦的情怀密不可分,这种情怀就是隔几天不吃烧麦,好像生活中缺少了油盐酱醋,那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
在这种情愫与呼和浩特文化历史相爱后,烧麦的生命力就在不断的疯长,坚韧地扎根在内蒙古大草原烧麦上。老绥元烧麦就是在这种爱恨人的情仇的江湖中诞生的。
产品创新,不仅仅有羊肉大葱烧麦
我们的故事,从1988年说起......
当时的老绥元主要创始人李翠萍已经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当时在当行长时,一个亲戚下岗了,想要开餐饮店,但做家常菜太辛苦了,他曾经有过做烧麦的经验,于是为了帮助他,与他一起开了烧麦馆,我提供场地资金,他提供技术。”
1988年,李翠萍与霍金玲就在街边的铁皮棚里开始卖起了烧麦,开始了老绥元品牌雏形的传奇故事。经过16年的坚持,她们在2004年正式注册了老绥元,并确定了以经营烧麦为主,兼营地方菜系的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曾经在铁皮棚里卖烧麦的李翠萍成了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金玲也成了中国烧麦类唯一资深级注册烹饪大师。同时,2021年,老绥元烧麦制作技艺成了呼和浩特非遗项目。
自1988年开设第一家烧麦店起,三十多年间老绥元陆续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哈尔滨、海口、济南、呼和浩特、包头、山西朔州、忻州等城市开设连锁店120余家,是中国饭店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烹饪协会理事单位、内蒙古旅游定点单位。先后荣获中国名小吃、中华老味道、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连锁餐饮优秀服务品牌、中国民族餐饮特色百强企业,并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一展示108 种不重样烧麦数量之最。
108种烧麦,每个人都能吃到自己的味道。
老绥元的成功,除了传统手艺的坚守与技艺的不断锤炼与重复,更要归功于创新,除了产品创新,还有哪些模式青城上的创新?李翠萍说:“以前的烧麦只有一种,就是羊肉大葱的烧麦,我们考虑到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在原来的产品上又增加了牛肉烧麦、海鲜烧麦、素烧麦等,是为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也曾做过苁蓉类的滋补烧麦,但因为原材料不稳定,无法保证是优质的食材,所以把这一品类取消了。”
体制创新
直营+多种合伙+众筹模式并行
除了产品上的创新,我们在体制上有所创新,不仅自己做,还和别人联合做。和额尔敦联合,做烧麦加涮肉的模式,也在和上海的一个企业谈合作,烧麦的品类不变,但会是另外一个品牌。企业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在创新方面下了许多功夫,我们有个口号,“老绥元烧麦,800年情怀”,企业如果想走得更远,就要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融入新的东西,适应时代的变化。
在李翠萍这群人的传承与创新精神下,老绥元烧麦味飘青城,对,是味儿不是香,仅仅香字体现不出来这个创业人,烧麦和青城之间的厚重和故事。
“一个小吃要在特色产业中常态化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食材货真价实,一直来,老绥元烧麦本着‘精选好食材、一笼好烧麦。’这个理念,精选河套平原应季成熟优质小麦粉作为烧麦皮,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选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羊肉和阿尔卑斯山羊肉作为主要食材,采取现宰急冻的手段,锁住羊肉营养,再选用营养极为丰富的胡麻油及被誉为‘葱中之王’山东章丘大葱作为辅料,再用特制的擀面锤,把和好、揉到的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叶状;新鲜羊肉配葱姜等佐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麦馅;把馅放在烧麦皮子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七至八分钟即熟。这些食材完美结合,确保了烧麦口感鲜嫩美味,既有特色、有特点、有味道、更有文化内涵。食客们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而不腻。”李翠萍如是说。优化口感、设立中央厨房,品质上乘,口味独特,再加上贴近消费者的创新,如今已成为青城一绝。
文化创新,成立绥远烧麦文化研究会
老绥元烧麦在发展中将烧麦做到极致,这不代表老绥元烧麦就可以安于现状,烧麦美食之所以能吸引八方食客,最重要的还是走进食客内心的文化灵魂。
老缓元成立了烧麦研究会,还把一些文化学者也纳入到了品牌的推广和研发队伍中来。从老绥元起步时,就开始了打造百年老店的雄心壮志。李翠萍说,老绥元从一开始创立时,就区别于其它店,比如以前的烧麦店没有装修,没有服务,卫生也不好。“我们把这些全部改良一遍。所以首先在装修和文化方面我们有其它店没有的优秀条件,后来成立了烧麦研究院,请了文史的专家,还有艺人,用美食加文化的方式,通过他们的加入,来为内蒙古的烧麦做宣传。我们把这些名人的照片放在雅间,并把雅间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通过名人效应来宣传。美食就应该和文化搭界,有了文化的力量,美食才能走得更远。”
近年来,国家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工艺的传承,老绥元烧麦被列入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而从烧麦行业40多年的李翠萍老搭档霍金玲,也在2019年的第29届中国厨师节上被中国餐饮李翠萍协会评为获资深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这是国内唯一一个烧麦类中国烹饪大师,也是内蒙古面点类唯一一个烹饪大师。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给内蒙古烧麦人增添了荣光。
战略创新
不仅要有根据地青城,也要大市场的布局
李翠萍介绍说,老绥元连续多年走进全国两会,代表们都觉得内蒙古的食材好、烧麦味道好,非常认可。“首先,呼市是一个大的研发创意基地,老绥元在深圳、上海、北京都开办了直营店,已经好几年,也准备在澳洲悉尼开分店。无论在哪里,美食和地域文化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新的产品到一个新的地方,必须根据当地的习惯做出调整,从数量、品种、口味上都要调整,在传承的同时也在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老绥元迈着稳健的步伐,在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基础上,正朝着大型化方向努力发展。老绥元烧麦联合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连锁协会拟将老绥元打造成为内蒙古又一闻名全国的品牌,让老百姓喜欢的传统美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与全国“两会”、“十九大”结缘,2012年-2021年,老绥元烧麦连续十年服务全国两会,作为“支援单位”代表中国烧麦为全国两会代表及委员献上了内蒙古特色美食,受到高度赞扬。
老绥元不仅是一个内蒙古烧麦品牌的象征,更是一种特色饮食文化的象征,而作为老绥元餐饮的掌舵人的李翠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点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内蒙古名李翠萍小吃专委会主任,规划联合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连锁协会拟将老绥元走向全烧麦国、走出国门。她还表示,内蒙古的名小吃作为“富民强区”的产业,也是潜力巨大的现代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无限。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小吃行业发展迎来了新曙光,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内蒙古名小吃专委会要秉承着“连心、联智、联项目”的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小吃大产业、小吃大文章、小吃大民生”的发展战略,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路径,持续推进小吃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小吃专业委员会将吸纳全产业链优秀企业进入小吃专委会;通过餐饮协会服务助力名小吃专委会工作与宣传;制定名小吃标准;组织区内外、国内外考察名小吃;在协会的带领下开展“美食地图”等工作,努力让内蒙古的名小吃走出去,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助力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
老绥元烧麦作为一家本土的民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在以一骑绝尘的姿态前行。同时老绥元烧麦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在今天稳就业、保就业、促发展的大环境下,老绥元烧麦在呼和浩特地区有56家以上的门店,每家店按8人计算,就有448人,再加上企业管理层的人员,老绥元为青城提供的就业岗位在500多个左右。就业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青城的纽带,它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李翠萍说,老绥元的羊肉选用的是锡林郭勒草原上放养羊,面是河套地区的面粉,油是本地产的醇香胡油……。这些食材都是内蒙古的优质产品,也是老绥元烧麦的核心品牌战略。而更深层次的背后,是地方农业品牌的IP联动和小烧麦做成大产业,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的实践现行。而老绥元烧麦每年使用的羊肉达20万公斤,这对内蒙古羊产业的拉动是巨大的,也使得锡林郭勒盟的养殖业、屠宰业、运输业等周边延伸产业一起受益。
未来,内蒙古名小吃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上游的养殖种植产业,以及下游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浓墨重彩书写出“文化+旅游+美食”产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真正擦亮“蒙字号”的金字招牌,内蒙古名小吃必将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成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振兴经济的富民特色产业。
文章来源:“对外交流”微信公众号
搜索关注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