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碗面新消费一碗智库第1822期文章
新消费导读
以前,几千亿元规模的面馆行业里,并没有多少针对中高端消费者的解决方案,直到2019年,遇见小面、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一众新型面馆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一场关于面的消费升级“盛宴”才正式拉开序幕。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资本对这个赛道投以极高的热情,并且用动辄过亿、近10亿的真金白银加持,而有着丰厚餐饮操盘经验的创始人个个摩拳擦掌,打磨产品结构,短时间内新型面馆遍地开花。
然而,当时间来到2022年的10月下旬,形势掉头朝下,除了马记永完成了Pre-A轮融资并闷声开店外,其它喊出开500家店、1000家店、1500家店的面馆新贵们不仅没有获得新的融资,开店目标也远未达到。那么,这些面馆新贵们的故事该怎么往下讲?
作者:焦逸梦
展开全文
来源:新消费一碗智库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赵莹,以前想在工作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并不容易,她要和同事们一起穿过一条条马路、一个个巷子,步行20分钟后来到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门脸,这时再花上10-20元吃上一碗,再花二十分钟走回去,面是吃到了,可午休的1小时也没了,如果是冬天,还要在北京的冷风中穿梭。
自从公司旁边的购物中心开了面馆后,她有了更多选择,这些新型面馆离公司更近,产品口味俱佳,偶尔还能给自己加餐,来两串羊肉串或炸烤小食,唯一的不满是一碗面要花上25-40元,多少有些“心疼”。
其实这个小小的案例里就藏着面馆的变化,面馆们的选址从街边到购物中心、写字楼,价格更贵的同时也离消费者更近,“脏乱差”的面馆也变得更时尚了。这些新型面馆的玩家有估值70亿的老牌玩家和府捞面,也有这两年加速拓店的遇见小面、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还有一家备受资本青睐,3年时间在下沉市场开了1000多家门店的五爷拌面。
本文就来聊聊这6大面馆融资新贵,同时聊聊以下几个问题。
1.备受资本青睐,面馆这个赛道真的是个好赛道吗十元?
2.到底什么样的店是一个好的盈利模型?
3.陈香贵到底什么样的店府捞想象空间最大遇冷?
融资冷却、撤店,
面馆新贵们跑不动了?
有媒体报道,新一线城市郑州的一家陈香贵兰州拉面撤店了,就开在郑州正弘城购物中心,郑州有两个商场人气最旺,正弘城就是其中一个;而北京某商场的陈香贵门店和张拉拉门店已停业两个多月了。
融资面方面,在经历了2021年融资的高光时刻后,2022年面馆新贵们集体融资遇冷,下半年更是彻底沉寂。
开店方面,陈香贵2021年全年开店190余家,和府捞面2021年共新增了110多家店,张拉拉去年火速开出近70家,2021年7月-10月,五爷拌面4个月新开了400多家门店。而遇见小面在2018年底时仅有24家门店,截至2020年底全国门店将近100家,截至2021年7月全国门店数近150家。截至2021年8月6日,马记永现有门店46家,即将开业门店40家。
也就是说,除了和府捞面,5家面馆新贵都是在2018年以后才开始快速拓店的,其中2021年是集中跑马圈地的一年。
只不过到了今年,拓店速度肉眼可见地下降。只有五爷拌面和马记永一年拓店100家以上,准备IPO的和府捞面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增加了63家门店。遇见小面和陈香贵一年左右的时间拓店数为个位数。去年年底就宣称签约了100家门店的张拉拉至今只开了65家门店。
从蒙眼狂奔到降速停滞,这些面馆新贵到底是在观望经济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能力,刻意放慢脚步?还是说单店盈利模型并不乐观,手里余粮不多,已经跑不动了?
陈香贵CEO姜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去年花了2个多亿开店,今年不敢了。今年3月起,陈香贵位于江浙沪的门店就在不停关了开,开了关。门店生意即使停下来,仍然有房租和接近2000员工基本工资需要承担。
我跟开发部讲的要求是,租售比和单店盈利能力一定要达到公司目前销售最好的前20或者前30的门店水平才能开;或者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免租期,比如3-5个月甚至6个月的免租期;或者是要一个纯扣的条件。纯扣指的是没有固定租金,按照营业额百分比交租金,比如说11%、12%,我今天做2万块,我就交200块的租金。”
很明显,寒气也传到了面馆新贵的身上,陈香贵们开店更谨慎了。那,资本冷静了,开店放缓了,面这个赛道还是一个好赛道吗?
面当然是一个好赛道。第一,它足够高频碗面刚需,不需要去培养消费习惯。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规模为3120.9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3400亿元;
第二,它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快餐赛道里米饭类快餐和面食类快餐覆盖人群最广,但陈香贵米饭类快餐的产品结构比较复杂,利润低;
第三,面食领域属于典型的有品类、无品牌,红餐品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面馆总量保守估计约40万家,但在收录的1225个粉面品牌中,70%以上的品牌门店四十数都在50家以内,开到500家以上的品牌寥寥无几。在面食领域做连锁大有可为。
赛道是好赛道,那玩家是好玩家吗?衡量的标准就是玩家们集体是否在好好打磨单店盈利模型。
我们先将这6个品牌按照品类十元分成4类,第一类是创新了新中式汤面的和府捞面,第二类是主打重庆小面的遇见小面,第三类是主打兰州牛肉面的张拉拉、马记永、陈香贵,第四类是主打拌面的五爷拌面。
产品结构上,这些面馆品牌都是类似和府捞面的面食+小食模式,只不过和府捞面是面食+炸烤小食,遇见小面是面食+凉粉等重庆小吃,三个拉面新贵是面食+烧烤/小菜,而五爷拌面则是陈香贵面食+凉菜/烧烤等。sku也比较精简,一般都在20-30个,除了面食要现做之外,其他小食都是提前预制好的,面食的种类一般都控制在1-5种。
选址上,除了五爷拌面多开在社区店、街边店外,其他面馆品牌多开在人流量较大的购物广场、写字楼等高端商圈。
城市布局上,据窄门餐眼,五爷拌面有75%的门店在二线以及以下城市;和府捞面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82%,遇见小面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89%,陈香贵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98%,张拉拉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91%,张拉拉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93%。
客单价上,大部分面馆品牌的客单价都在35元-50元区间,遇见小面、马记永、陈香贵是35元-40元,张拉拉、和府捞面为40元-50元,而五爷拌面客单价在20元上下。此外,它们都采取会员制模式,可以免费续面。
这六个品牌里,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已成立10年、8年了,而五爷拌面创始人有着多年的商业地产经验,三个面馆新贵的创始人也都有着多年的餐饮操盘经验。再结合六个品牌的产品结构、选址策略和城市布局,可以看出,这一批面馆新贵品牌大概率都在好好设计盈利模型。
设计是一回事,实际运营又是一回事,那这些品牌的经营现状到底怎样?
千亿赛道,谁会成为连锁面馆里的“第一”?
我们先来看看品牌方自己披露四十的数据。
据招股书,2020年下半年起,和府捞面店铺平均营业额55万元/月,坪效4800元/月。
和府捞面官方一碗微博
据媒体报道,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每月营业额能到50-60万元,坪效高达5000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呢?据了解,星巴克 2019 年全球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 4430 元。也就是说,和府捞面以及三个面馆新贵的坪效已超过了超级品牌星巴克。
遇见小面除了非常早期披露的6000元/月的坪效,最高33.8次/日的翻台记录外,再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而为了更好地洞察这些面馆品牌的真实情况,我特意选择在12点零几分午餐高峰期时,在北京某购物中心探店,该购物中心一边是地铁站,一边是写字楼,人流量较大。在该购物中心的负一层,有开店一年半的和府捞面,开店一年左右的陈香贵和遇见小面。
我大致数了一下,和府捞面集体有60个餐位,加上排队点餐的3人,堂食用餐人数为28人,前厅后厨的员工共3人;遇见小面有50个餐位,加上等位的3人,堂食用餐人数为46人,前厅后厨的员工共9人;陈香贵共有108个餐位,加上进店的两人,堂食用餐人数为47人,前厅后厨的员工为共9人。
单一从该购物中心的这一个时间点来看,遇见小面的餐位利用率最高,和府捞面和陈香贵的餐位利用率差不多;但三者之中,和府捞面控制人工成本的能力最强。遇见小面、和府捞面的的餐位较为拥挤,而陈香贵要宽敞地多,也就是说同样的面积,陈香贵餐位数可能会比前两者少。店面更为宽敞这个特点,马记永和张拉拉也有。据大众点评,遇见小面、和府捞面、陈香贵的客单价分别为37元、46元、41元。
衡量一个餐饮店的单店盈利模型,人效和坪效是两个比较直观的数据。同一商场、同一时间段,再结合堂食用餐人数、餐位利用率、客单价、员工数量、门店面积,在我看来,遇见小面、和府捞面、陈香贵这三家门店中,遇见小面和和府捞府捞面的单店模型更优,而陈香贵则稍逊一些。假设这三家门店就代表三家面馆品牌的实际经营情况,那么和品牌方披露的结论可能不太一样府捞,那就是,陈香贵们的盈利能力可能打不过和府捞面。(当然此处只是假设,并非定论。)
还有一个我们没有融资提到的品牌,那就是五爷拌面。
和其他几个品牌主打直营不同,五爷拌面主要是靠加盟扩张。据一位2019年就加盟了五爷拌面的沈阳加盟商表示,自己的店在社区,旁边也有写字楼的人群,客单价17元,门店一天的流水在4500-7000元,房租一年3万,自己就是店长的角色,其他员工请的都是钟点工,品牌的扣点为3%,每天实际到手750元左右算正常。
也就是说,该门店一天能接待260-410位客人,不算该加盟商当店长的工资,一个月的纯利润在2万2左右。而为了得到这些,他需要从早上7点40出门,做各种准备工作迎接午餐高峰,短暂休息后,再准备迎接晚餐高峰,一直忙到晚上8点。
该加盟商称:“加盟五爷拌面,赚得多,也是真的累,操心的事情太多。不敢请店长,工资给高了,我没利润了,给低了怕别人不好好做,所以我就一直自己在做。这两年,随着店越开越多和疫情反复,动不动就暂停堂食,觉得好累,我都想把店给转让了。”
从遇冷这个加盟商的案例十元里,我们能看出什么呢?那大抵就是五爷拌面在下沉市场还是有盈利空间的,单店盈利模型也是成立的,只是这个净利不会太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加盟商开二店,也就限制了开店速度。
我个人认为,从企业内功的角度来看,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还是更深厚些。比如,表面上看,和府捞面是用独创的中药熬制草本汤和书房里的面馆吸引人十元,而实际上,第一,和府捞面的供应链标准化程度极高,是能撑起1500家门店的;第二,它的动线一气呵成,从顾客进门开始自助挑选小吃,随后选面,到收银台结账,随后坐在餐桌上等待即可;第三,它的员工也可身兼多职,煮面、炸小食、收银、送餐、收餐等灵活工作。
再来看遇见小面,2014年宋奇创立该品牌后,用了整整5年时间碗面搭建商业模式,比如,针对消费者的用餐场景,要搭配什么样的配菜,什么样的小吃,并且不断调整产品线。每样产品下面跟的是什么设备,开店选址选在什么地方,餐厅多大的面积,怎样的一个动线,怎么去营运和服务,做了大量调研尝试……
由此才把重庆小面这个地方小吃做成现在的连锁品牌。
总的来说,我认为三家拉面一碗新贵可能还需要在自己熟悉的地盘,接着打磨盈利模型。
而遇见小面、和府捞面、五爷拌面,相对来说盈利模型较为成熟。那么,在向外地扩张的过程中,它们也有不同的表现。
首先来看和府捞面,作为创立10年,开了三四百家店的品牌,IPO之际,向新一线城市拓张无可厚非。但就我的观察,我去过北京的多家门店,有时候非午晚餐高峰期,和府捞面的生意也是爆满。而我在新一线城市武汉光谷天地一家门店,该地聚集了字节等互联网大厂人群饭点时间倒是也能坐满,但非午晚餐高峰期上座率只有1/3。
而当我在武汉一商场探店遇见小面时则发现,虽不至于排队,但饭点的上座率也基本上是80%。对于从东北三省大本营往外开的五爷拌面来说,需要注意适应当地的口味,以武汉某门店为例,不少顾客评价五爷拌面的面偏咸。
小结
六大面馆,竞相角逐,谁会是未来连锁面馆里的“第集体一”?不少业内人士都把票投给了五爷拌面,因为它的客单价更面低,更适合广阔的下沉市场。
而另外5家35-50元客单价的面馆,从一线城市起步,也更适合一线城市的客群。较高的客单价、购物中心的选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型,也就是说它们可能更像茶饮里奈雪的茶、喜茶,有自己的客群,但上升空间有限。毕竟,哪怕是新一线城市,也和北京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在消费力、工资上都有着巨大差距,这就决定了适合中高价面馆的土壤会相对有限。
更何况卷的程度不同,在北京上海,快餐可以做午餐和晚餐两个饭市,而在新一线城市,可能晚上6点以后办公楼就没人了,晚市做不起来。当然,不管怎样,越来越多的中国连锁品牌崛起这件事,是我们都所喜闻乐见的。